近日,厂内运输处迎来了意义非凡的“绿色革命”——5台柳工电动装载机与35台电动自卸汽车正式交付使用!以“零排放、低噪音、高效能”为核心,向低碳智能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
重磅启幕:交付现场,擘画绿色新篇
在交付仪式现场,一辆辆崭新的电动装载机整齐列队。厂内运输处处长周弘锦在仪式上表示:“电动装载机的引入是厂内运输处绿色升级的重要决策,也是集团践行绿色低碳转型的具体实践。”他特别强调,后续将与厂家建立长效维保机制,为设备全生命周期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此次交付的柳工电动装载机,搭载行业领先的模块化电驱系统,电池续航可达8小时以上,且支持30分钟快速补能;北奔电动自卸车搭载智能能量回收系统,节能率高达40%。两款产品均能完美满足厂区高强度作业需求。
硬核实力:经济绿色双效益
经过一周试运行,新能源设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在东区料库相同工况下:
☑燃油铲车:每小时油耗约11升,费用约66元。
☑电动铲车:每小时电耗约35度,费用仅13元。
单台设备每小时即可节省53元! 按每班作业10小时、全年300天计算,单台年节约成本超过30万元。此外,运行噪声降低了15分贝,大幅改善了作业环境。
“这不仅是经济账,更是生态账。”厂内运输处副处长李善进指出,“5台电动装载机年减碳量,相当于种植了4000棵树,这与集团的‘双碳’目标高度契合。”
人才为基:赋能培训,锻造绿色铁军
为确保新能源装备发挥最大效能,柳工与北奔厂家同步开展"理论+实操"专项培训。在理论教学环节,专业讲师通过三维动画拆解电车结构,深入解析电池管理系统、能量回收装置等核心技术。对比传统燃油设备,电动车辆在制动能量回收、电机高效区匹配等方面展现显著优势,综合节能率突破35%。
安全规范培训中,讲师重点演示高压电作业防护流程,组织参训人员进行绝缘检测、应急断电等实操演练。在模拟故障排除环节,驾驶员们分组完成电池组绝缘检测、电机控制器故障诊断等任务,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互动答疑阶段,技术人员针对"低温环境性能优化""重载爬坡动力分配"等20余项实际问题进行现场解答,确保每位操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设备特性。
战略远见:全面布局,决胜绿色未来
此次新能源装备的投用,只是集团绿色转型战略的冰山一角。据规划,集团两年内将替换原有的老旧燃油运输设备,并配套建设充电站,预计到2027年,集团厂内运输板块碳排放强度将下降90%,年节约能源成本超千万元。
结语
当蓝色电弧取代黑色尾气,当静谧作业替代轰鸣运转,这场静悄悄绿色革命正在重塑工业运输的未来,成为集团面向未来、践行社会责任、引领行业发展的战略宣言。新能源装备的成功应用证明,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集团将以此次交付为起点,持续深化全产业链的低碳布局,将绿色打造为核心竞争力,为中国智造的绿色未来,贡献一流的“晋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