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 连续 8 个月收缩下,产业链如何实现“韧性”生存
PMI 连续 8 个月收缩下,产业链如何实现“韧性”生存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8个月在收缩区间徘徊,中国的产业链却正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比7月的预测值上调了0.2个百分点,但仍低于疫情前3.7%的平均水平。
10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与上月持平,连续8个月运行在49%-50%的区间内,反映出全球经济延续缓慢恢复态势。这一数据低于50%的荣枯线,表明全球制造业尚未恢复到扩张阶段。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49.6%,较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
全球制造业复苏态势平稳,但上升动能不足。亚洲制造业成为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10月份,亚洲制造业PMI为50.7%,连续6个月站在50%以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预计,2025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速将达4.5%,比4月预测值提高了0.6个百分点,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6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制造业持续疲软。美洲制造业PMI为48.8%,连续8个月低于50%;欧洲制造业PMI虽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但仍处于49.6%的收缩区间。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制造业PMI均在50%以下。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肖宗辉在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上强调,中央企业要发挥战略引领作用,紧盯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加快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产业的布局发展。中央企业应通过加强需求牵引、搭建开放式平台、创新协同模式、构建价值共享机制等方式,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
联想集团全球供应链首席转型官徐赫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在沙特利雅得建立区域总部,把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前移。沙特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点,连接着从红海苏伊士运河到波斯湾两个关键通道,这种布局对于提高供应链整个韧性与安全至关重要。坚持开放理念、持续深化区域经贸合作、注重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正是亚洲地区主要国家保持经济恢复韧性的重要基础。
六六仓集团董事长田会宾指出,与传统“链主”企业主导供应链不同,“链持”企业的使命是打通供应链上下游堵点,赋能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以优化效率与利益共享为指引,营造共赢的“生态圈”。
“链持”企业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通过集成服务“加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成为价值竞争的“加持者”;另一方面借助平台数字化管理,成为生态秩序的“主持者”,帮助链长建立有序协同。田会宾强调,链持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的本质,是 “赋能”而非“主导”。
在为地方“链长”解困方面,六六仓通过落地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场所,吸引链主企业和大宗供应链集聚,构筑产业供应链集群,为各地“链长”做价值加持。目前,六六仓已在北京、上海、郑州、西安、天津、重庆、日照、武汉等20余个主要城市搭建大宗商品数字交易中心,构建了一个双向沟通、信息共享的前沿阵地。
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六六仓构建供应链金融平台,以现金流控制为核心,提供信用增级、融资、担保等一系列产品,在解决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问题的同时,为商业银行拓宽新的业务。
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寻求更加广泛和更深度的经济合作仍是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诉求。应对变化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回避风险,而是提升应变能力。
声明:本文参考来源网络新闻/官方媒体等,由六六仓集团整理发布,如需转载或复制本文,请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11-05
2025-10-27
2025-10-24
2025-10-23
2025-10-22
2025-10-20
2025-10-17
2025-10-16
2025-10-15
2025-10-14